|
|
3·15消保小课堂:解读《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
|
《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22年第9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你知道该项《管理办法》包含哪些内容?对金融消费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期消保小课堂将为大家详细解读。
一、《管理办法》实施后对金融消费者的影响有哪些?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金融管理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最直接的体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通过制定《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从强化金融知识教育宣传、规范金融机构行为、完善监督管理规则、及时惩处违法违规现象等方面,建立了行为监管框架。《管理办法》实施后,将进一步加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银行业保险业行为监管制度,全方位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
二、《管理办法》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1.关于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管理办法》第三章规定保护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对银行保险机构产品设计、信息披露、营销宣传、销售行为、公平定价等作出规定,明确提出应当准确评定产品风险等级,充分披露产品关键信息,新设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服务价格应当提前公示,以及不得强制捆绑搭售,不得对同等交易条件的消费者实行不公平定价等。 例如华商银行通过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及营销规范,定期开展金融产品风险评估分级,准确评定产品风险等级;在营业网点、官方网站及手机银行中,均及时、真实、准确地向消费者披露产品和服务具体信息;严格禁止捆绑搭售、代客操作、误导销售等行为。 2.关于财产安全权和依法求偿权 《管理办法》第四章规定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权和依法求偿权,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审慎经营,严格区分自身资产与消费者资产;落实客户身份识别和验证,不得为伪造、冒用他人身份的客户开立账户;资管业务要强化受托管理责任,不得组织、诱导多个消费者采取归集资金方式满足购买私募资产管理产品的条件。 例如华商银行在营业网点配备安全设施、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开户身份识别以及严格管理员工行为等多项措施,保障消费者财产安全权。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全面公示客户投诉渠道信息,建立“客户服务与投诉管理系统”实时接收处理客户投诉,保障消费者依法求偿权。 3.关于受教育权和受尊重权 《管理办法》第五章规定保护消费者受教育权和受尊重权,对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尊重消费者人格尊严和风俗习惯、满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金融服务需求、规范营销和催收行为等作出规定,优化服务品质,提升服务质量。 例如华商银行通过线上金融知识宣传专栏“消保小课堂”、线下营业网点公众教育服务区,积极向消费者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金融素养,保障消费者受教育权。同时通过在营业网点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爱心座位”以及优化手机银行、上门移动设备服务设备,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保障消费者受尊重权。 4.关于信息安全权 《管理办法》第六章规定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权,对银行保险机构收集、使用、传输消费者个人信息,外部合作、系统和人员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要求在消费者授权同意基础上开展各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开展外部合作应当在合作协议中约定数据保护责任、保密义务等事项,并严格控制合作方行为和权限。 例如华商银行主要采取格式文本的方式来获取消费者的同意对其金融信息进行收集,同时建立以分级授权为核心的消费者金融信息使用管理机制,对涉及个人金融信息的系统,均已应按照最小必要原则限制访问、操作权限,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权。
|
【关闭窗口】
|
|
|
|